
产品分类
更新时间:2025-11-17
浏览次数:31为适应新时期市场监管工作的动态性、现场性及高效性要求,全面提升基层食品安全风险快速识别与预警能力,各级市场监管部门正逐步配备高智能、便携式食品安全检测仪。此类设备采购旨在通过技术赋能,实现从实验室向后场、到街头、到仓库的监管关口前移。关于设备供应商的选择,部门秉持严谨科学的态度进行综合评估,其核心考量并非简单的“厂家排名",而是设备与监管实战需求的深度契合。
在评估过程中,主要依据以下几个关键维度:
一、 现场适用性与操作便捷性
这是区别于实验室仪器的核心。设备必须满足非实验室环境下的快速检测需求,具备轻便易携、坚固耐用、开机快速、检测周期短等特点。操作界面应直观友好,支持一键式操作或简明的引导流程,确保一线监管人员经过基础培训即可独立完成常规项目筛查,大幅降低对操作人员专业背景的依赖。
二、 检测能力的精准度与覆盖面
设备需具备可靠的精准度和灵敏度,能够有效应对日常监管中高频次的检测项目,如农兽药残留、非法添加物(如瘦肉精、孔雀石绿)、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及微生物指标等。同时,检测项目库的可扩展性及通过官-方权-威机构认证的检测方法的数量,也是衡量其技术先进性的重要标尺。
三、 数据智能化与执法支撑能力
高智能的核心体现在数据的处理与联通。设备应具备自动采集数据、生成不可篡改的检测报告、并可通过无线网络实时上传至监管平台的功能。这不仅能规范执法流程、杜绝人为干预,更能构建起前端筛查与后端大数据风险分析的桥梁,为精准监管提供即时数据支持。
四、 坚固耐用性与售后响应速度
鉴于移动执法的特殊性,设备需能耐受运输颠簸、温湿度变化等复杂环境。供应商必须提供覆盖采购单位所在地的及时、高效的售后服务网络,确保出现故障时能快速响应、迅速修复,保障一线监管工作的连续性。
综上所述,市场监管部门的选择是基于一套融合了技术性能、实战效能、数据价值及服务保障的综合评价体系。其最终目标是遴选最能赋能一线执法、构建智慧监管新模式的战略合作伙伴,而非聚焦于任何形式的商业排名。这一过程确保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,并直接转化为守护人民群众“舌尖上的安全"的实际战斗力。

13371098225

扫码添加微信
返回顶部点
击
隐
藏